期刊列表
-
2023年第1期目录
[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题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位与路向......徐勇(3) 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包心鉴(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基础......吴志成(24) 在民族复兴中改进民族问题的治理......周平(3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定位、体系建构与基本进路......张贤明(42) 学术前沿 共同...
作者:本刊编辑部
-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位与路向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为政治学研究提供指引。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决定的:一是基层治理在超大规模单一制国家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即通过从中央到基层底部“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将所有人都纳入国家组织体系中,并以为每个国民提...
作者:徐勇
-
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摘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链条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根本性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重要功能,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彰显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确保人民主权的重要制度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制度载体的民主选举,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有效路径和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民主立法、实现良法善治的重要制度载体。通过民主立法促进科...
作者:
包心鉴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基础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结合的产物,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为世界各国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指引了方向。这一重要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具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基础,主要表现为天下一家的世界观照、和合共生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义利兼顾的价值规范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这些思想文化因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作者:
吴志成
-
在民族复兴中改进民族问题的治理
[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
作者:
周平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定位、体系建构与基本进路
[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新时代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中明晰价值定位、构建完备体系、探索基本进路。就价值定位而言,既要在历史传承和现实需求中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又要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框架中把握协商民主的发展目标;就体系构建而言,要从广泛多层制度化切入,统筹推进七大协商的协商民主...
作者:
张贤明
-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民心政治学”
[摘要]收入分配是目前共同富裕研究的主流分析范式。理解共同富裕不能仅限于经济视角,更需要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要素,以其独特的“民心政治学”为视角对共同富裕予以考察。本文立足“民心政治学”视角,遵照识民心、顺民心和聚民心的逻辑分析党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党通过抓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走群众路线来识别共同富裕乃民心所向;构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制度作为...
作者:
郭道久 张郁
-
贫困与共同富裕的制度逻辑——明长城沿线制度性贫困的成因与治理
[摘要]中国内部不同区域的贫困有其独特的制度逻辑。本研究以贫困与共同富裕的制度逻辑为切入点,探讨了明长城沿线制度性贫困的成因与治理。本研究认为,长城实质上是一种在国家政权影响和调整下,在国家战略层面实行的有目的隔离与有计划开放的制度体系,包含规则内的正式制度以及规则外的能够提高个体收益的非正式制度。伴随边疆内陆化,明长城军事功能不断下降,政治秩序得到强化,经济管理不...
作者:
潘墨涛 周绍杰 翟天豪
-
论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
[摘要]社科学术期刊既是重要的学术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政治传播媒介。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社科学术期刊具有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媒介属性、公共属性,构成了更好发挥政治传播功能的独特优势。强化政治认同,创新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传承中国文化,是新时代发挥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新要求。坚持政治与学术、一元与多样、守正与...
作者:
刘普 刘文科
-
行政升格如何调适府际关系——历史演进、学理类型与作用机制
[摘要]将组织或个体从既定行政级别突破常规编制的提升是中国政府管理体制中独特的现象,在此被界定为行政升格。行政升格是解决地方政府组织或个体发展空间受限、资源支持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路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实践和政策工具。本文首先从不同维度下行政升格的发展现状出发,提炼其外显性特征与内隐性秩序,并基于其差异化改革趋向和政策扩散过程将其概念化为三种类型:自下而...
作者:
臧雷振 张冰倩
-
发展与秩序: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治理与法律治理
[摘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时期的治国理政实践,决定了政策治理的主导作用,而将发展成果确立为社会秩序的法律治理也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两者经历了从主辅关系到政策治理优位、法律治理保障的变化,各司其职、相得益彰。政策治理通过政策动员、组织执行和纪律约束实现发展目...
作者:
陈尧
-
寻找部门合成的“最大公约数”——政府机构改革中的集成逻辑研究
[摘要]在我国政府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在“集成”逻辑的引导下,不断走向科学化、高效化。集成改革就是通过机构的集中将原来分散在若干个部门的相关职能集中到某一个部门行使,从而提高履职效能。基于对部门职能的不同定位,实践中形成了大部门集成、专部门集成、流程部门集成以及平台+部门集成四种模式。这四种集成模式遵循职能性质-组合方式-部门形态的集成逻辑链条,体现了政...
作者:
刘杰
-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新变化:基于政党功能视角
[摘要]政党功能是理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演化的重要线索。从中国城市社区创建迄今,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不断转换,从突出组织覆盖和党员吸纳的政党嵌入,到推进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的政党整合,再到全面强化领导权威和权力运行的政党引领。这一演化的深层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对城市社区属性认识的不断变化,从定位为自治社区到突出治理单元,再到强化执政根基,执政党日趋关注城市社区所承担的国家治理...
作者:
陈家喜
-
从简约治理走向科层治理:乡村治理形态的嬗变
[摘要]中国的乡村治理在古代与近世一直延续着简约治理传统,近年来则逐渐走向了科层治理的形态。本文聚焦于村级组织的结构性处境及其组织制度和治理机制的调适,尝试探讨简约治理向科层治理嬗变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简约治理根源于有限的国家财政能力和内生的乡村共同体秩序维系能力,这样国家凭借疏放性的权力介入就可维持基层秩序与政治整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农民非农化与社区“...
作者:
董磊明 欧阳杜菲
-
中国政治学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暨2022年会长会议综述
[摘要]中国政治学会2022年10月26日在京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暨2022年会长会议,会议由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树华主持。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副会长靳诺、副秘书长祖力亚提·司马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王丕君、张献生、朱光磊、韩冬雪、张凤阳、程竹汝、周平、陈井安、常保国、佟德志、燕继荣、张贤明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作者:
杨抗抗
-
观世界之变,察大国兴衰,解民主之谜——评《民主观与发展路: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政治学》
[摘要]在政治学中,很少有问题像民主这样被广泛研究。什么是民主?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民主观?什么样的民主是最有可能实现的?民主化实现的道路是如何选择的?这些都是困扰政治学理论界多年的问题。读完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教授等人合著的《民主观与发展路: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政治学》这本书,便豁然开朗,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一些认知的误区得到澄清。张树华教授的...
作者:
卢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