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
2023年第1期目录
[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题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位与路向......徐勇(3) 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包心鉴(1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基础......吴志成(24) 在民族复兴中改进民族问题的治理......周平(3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定位、体系建构与基本进路......张贤明(42) 学术前沿 共同...
作者:本刊编辑部
-
2023年第2期目录
[摘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稿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维护”的决定性意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李慎明(3) 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复合逻辑与全面发展……佟德志(39) 以民主促民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生逻辑……张等文 刘绍覃(49)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
作者:本刊编辑部
-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维护”的决定性意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摘要]当前,我们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如何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性,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较为全面论述了“两个维护...
作者:李慎明
-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位与路向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为政治学研究提供指引。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历史方位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决定的:一是基层治理在超大规模单一制国家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即通过从中央到基层底部“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将所有人都纳入国家组织体系中,并以为每个国民提...
作者:徐勇
-
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摘要]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完整制度链条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居于根本性重要地位、具有全局性重要功能,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彰显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确保人民主权的重要制度载体。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制度载体的民主选举,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有效路径和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民主立法、实现良法善治的重要制度载体。通过民主立法促进科...
作者:
包心鉴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文化基础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结合的产物,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为世界各国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指引了方向。这一重要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具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基础,主要表现为天下一家的世界观照、和合共生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义利兼顾的价值规范和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这些思想文化因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作者:
吴志成
-
在民族复兴中改进民族问题的治理
[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将中华民族凸显于国家发展进程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将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关系前所未有地凸显,为民族问题治理提出了目标指引,也提出了民族问题治理需要根据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进行改进的要求。民族问题治理只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谋划和布局,才能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效发挥助力作用。因...
作者:
周平
-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复合逻辑与全面发展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
作者:佟德志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价值定位、体系建构与基本进路
[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新时代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中明晰价值定位、构建完备体系、探索基本进路。就价值定位而言,既要在历史传承和现实需求中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又要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框架中把握协商民主的发展目标;就体系构建而言,要从广泛多层制度化切入,统筹推进七大协商的协商民主...
作者:
张贤明
-
以民主促民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生逻辑
[摘要]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
作者:张等文、刘绍覃
-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民心政治学”
[摘要]收入分配是目前共同富裕研究的主流分析范式。理解共同富裕不能仅限于经济视角,更需要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要素,以其独特的“民心政治学”为视角对共同富裕予以考察。本文立足“民心政治学”视角,遵照识民心、顺民心和聚民心的逻辑分析党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党通过抓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走群众路线来识别共同富裕乃民心所向;构建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以人民为主体的民主制度作为...
作者:
郭道久 张郁
-
贫困与共同富裕的制度逻辑——明长城沿线制度性贫困的成因与治理
[摘要]中国内部不同区域的贫困有其独特的制度逻辑。本研究以贫困与共同富裕的制度逻辑为切入点,探讨了明长城沿线制度性贫困的成因与治理。本研究认为,长城实质上是一种在国家政权影响和调整下,在国家战略层面实行的有目的隔离与有计划开放的制度体系,包含规则内的正式制度以及规则外的能够提高个体收益的非正式制度。伴随边疆内陆化,明长城军事功能不断下降,政治秩序得到强化,经济管理不...
作者:
潘墨涛 周绍杰 翟天豪
-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的整体性逻辑
[摘要]从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来看,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风险在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多源性与联动性交织的整体性特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也就成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主要方法与关键环节,从而达到凝聚民心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的意识...
作者:蒋英州、刘芳
-
论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
[摘要]社科学术期刊既是重要的学术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政治传播媒介。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社科学术期刊具有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媒介属性、公共属性,构成了更好发挥政治传播功能的独特优势。强化政治认同,创新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传承中国文化,是新时代发挥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新要求。坚持政治与学术、一元与多样、守正与...
作者:
刘普 刘文科
-
列宁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政治启示
[摘要]列宁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核心内容,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思想。这一思想从如何克服与超越无产阶级自发性这一问题展开,认为工人阶级“最初碰到”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工人阶级的自发性运动只能形成工联主义运动。只有在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下,通过“自我革命”等方式摆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发展出“阶级意识”和“政...
作者:孙夺
-
行政升格如何调适府际关系——历史演进、学理类型与作用机制
[摘要]将组织或个体从既定行政级别突破常规编制的提升是中国政府管理体制中独特的现象,在此被界定为行政升格。行政升格是解决地方政府组织或个体发展空间受限、资源支持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路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实践和政策工具。本文首先从不同维度下行政升格的发展现状出发,提炼其外显性特征与内隐性秩序,并基于其差异化改革趋向和政策扩散过程将其概念化为三种类型:自下而...
作者:
臧雷振 张冰倩
-
竞争性选举:功能、弊端与可替代性选择
[摘要]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市,在当今世界的政治话语中,竞争性选举一方面常被一些人寄予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另一方面一些批评者又对其所履行的现代政治功能重视不够。竞争性选举的政治功能主要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合法性功能、政治权力和平更替功能、一定程度的民众诉求表达功能和一定程度的权力约束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特定的...
作者:马德普
-
发展与秩序: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治理与法律治理
[摘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时期的治国理政实践,决定了政策治理的主导作用,而将发展成果确立为社会秩序的法律治理也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两者经历了从主辅关系到政策治理优位、法律治理保障的变化,各司其职、相得益彰。政策治理通过政策动员、组织执行和纪律约束实现发展目...
作者:
陈尧
-
新时代党政关系的新发展:基于“六位一体”的新型党政统合关系
[摘要]在中国的政府运行过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一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将其政治理念和逻辑贯穿到国家行政体系的结构与运行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现代的理性科层制国家。本文基于对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关系的分析,发现一方面执政党通过“六位一体”的体系来领导行政过程,另一方面行政体系又享有“被嵌入的自主性”,在中微观的行政决策及其执行...
作者:刘鹏、李海林
-
寻找部门合成的“最大公约数”——政府机构改革中的集成逻辑研究
[摘要]在我国政府治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机构在“集成”逻辑的引导下,不断走向科学化、高效化。集成改革就是通过机构的集中将原来分散在若干个部门的相关职能集中到某一个部门行使,从而提高履职效能。基于对部门职能的不同定位,实践中形成了大部门集成、专部门集成、流程部门集成以及平台+部门集成四种模式。这四种集成模式遵循职能性质-组合方式-部门形态的集成逻辑链条,体现了政...
作者: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