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
《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2期(总第163期)目录
[摘要]目录 新时代政治思想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李慎明(3)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孙学玉(21) 学术前沿 族与群:中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底色与当代价值——以关系叠加为视角...徐勇 王美娜(31)利益吸纳人情:城市基层腐败...
作者:本刊编辑部
-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两个确立”为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政治、组织以及舆论基础。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我们要重点弄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
作者:李慎明
-
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摘要]长期以来,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习惯于民族差异化研究,从族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到民族习俗、建筑、饮食、服装等,倾尽笔墨,“族”分缕析,较少从国家、法治、公民尤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角度研究民族问题、看待民族政策。本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论断,总结了民族理论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思想基础的深刻考量,揭示了中华文化演进...
作者:孙学玉
-
族与群:中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底色与当代价值——以关系叠加为视角
[摘要]本文从关系叠加的视角,以“族”和“群”为基点分析中国的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特点与变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中国特有的社会,这就是“族”和“群”。由中国的“族”和“群”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相互渗透、国家组织社会并高于社会、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特殊价值。这一特点构成了中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底色,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进入世界关系的时代后,一方面,传统的家...
作者:徐勇 王美娜
-
利益吸纳人情:城市基层腐败的社会交换逻辑
[摘要]城市基层腐败是一种“吸纳式腐败”,即腐败行为主体能动地吸收容纳人情关系的非正式交换要素,完成腐败的非法利益交换;它根源于利益而非人情,包括利益吸引、人情吸纳和利益交换三大环节,人情吸纳是其中关键环节。城市基层腐败的权力资源体现在城市基层干部的行政审批权、人事话语权、行政信息权和行政裁量权当中。当事人在利益吸纳人情过程中往往注重时空、方式和中间人选择,持续性的...
作者:董石桃 彭雪灵
-
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
[摘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是,以“两山论”为理论支撑,在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共同作用下,绿色发展通过分工、要素分配、技术、就业与包容效应,提升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享发展,从而促进共同富裕。对2010—2018年省级数据进...
作者:郑石明 邹克 李红霞
-
核心话语与话语框架:论美国涉华舆论的话语建构
[摘要]为破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内在机理,需要重点从核心话语与话语框架两个维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分析美国涉华舆论的话语建构机制。核心话语是话语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凝练,具备符号化的特征,会成为一种所指卷入话语权力的运作。作为话语在思想层面的“内容建构”,核心话语作用的发挥需要话语框架提供底层诠释体系与合法化机制。根据美国涉华舆论议题,可以提炼出四种核心话语:中国威胁...
作者:汤景泰 史金铭
-
对“民主失效”与“反对民主”问题的辨析——针对“民主发展=西方化”命题的两个反思维度
[摘要]西方民主与非西方民主的道统与治绩之争,构成了当代世界民主发展的重要议题。要实现民主回归其多样性发展正轨的目标,必须在深刻系统地反思“民主发展=西方化”命题的基础上,将民主从其西方单一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此,沿着非西方化道路发展民主的国家不仅要坚守民主发展可行性的底线,更需要从澄清对西方民主的误解、讲明非西方化的发展趋势、批判西方民主实践与总结“民主化”教...
作者:林毅
-
中国协商民主为什么真?——以标准、条件和效能为视角的分析
[摘要]“真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特点,“真”主要表现为:协商主体多元化、协商领域和内容广泛化、协商过程深度化、协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以及协商结果落地化。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的历史和实践看,推动实现“真协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重点是关键所在,坚持协商为民、协商于民是基本原则,协商工作嵌入党的领导...
作者:
王红艳
-
数字政府的技术资本侵蚀问题论析
[摘要]资本侵蚀是政府需要面对的一个历史性问题。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一问题又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其中技术资本侵蚀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这一状况既是传统政府资本侵蚀问题的延续,更是因为现代数字政府与技术资本之间产生了新的契合点。技术资本对数字政府的侵蚀经过了由浅入深的历程:从技术层面的信息控制和技术内嵌,到权力层面的权力依赖和权威迁移。这一侵蚀行为容易导致数字政府结构异化...
作者:许开轶 谢程远
-
技术赋能与复杂性化约——基于“健康码”的分析
[摘要]抗疫与发展之间的张力对政府治理构成巨大挑战。准确识别健康者与感染者,并按照健康者-复工复产/感染者-隔离治疗的方式开展分类治理,是化解上述张力的基本路径。通过将健康码嵌入政府既有对社会“流动”的治理体系,可以实现对社会个体健康状态的即时认证,从而维持复工复产与隔离防疫的平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境下开展健康认证,本质上是政府化约外部复杂性的一种努力。而健康认证...
作者:
张权 黄璜
-
论新发展阶段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新发展阶段”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深入理解“新发展阶段”对于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
作者:
石镇平
-
论新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与现实需要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新发展理念列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十个“明确”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本文从新发展理念产生的宽广的理论视野与现实需要的角度,论述了这一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百年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论证了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
作者:
刘书林
-
论新发展格局的“独特优势”
[摘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以塑造新型对外开放格局为基本内容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如下独特优势: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的战略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势,以马克...
作者:
孙宗伟
-
展现新时代中国政治学者自信自强的学术担当——读《制度兴衰与道路成败:世界政治比较分析》
作者:吴志成
-
以边疆治理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读后
作者:王浦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