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期刊目录>期刊列表

在线办公

更多>>期刊信息

    版权所有:《政治学研究》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单位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812

    Email:zzxyj@cass.org.cn

期刊列表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4期(总第153期)目录

    [摘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原理探析  张桂林(2)中国之治的深圳样本:一个纵向共演的理论框架  倪星、郑崇明、原超(15)避责与剩余控制权:决策避责类型及治理研究  许玉镇(27)制度背离:基于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关系的学理阐释  仇赟、麻宝斌(38)政治监督常态化:反腐战略优化路径与对策  蒋来用(50)以党委重点任务...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全文[PDF 221.0 KB] 2020.4(5);共有 1194 人次浏览

  •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原理探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规模的反腐败努力和制度建设,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经具有了基本完备的形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治标”和“治本”两个阶段。发展完善后的监督体系,在内部结构上具有融贯性,在功能形态上则属于积极能动的类型,即它不是消极地进行执纪执法,而是积极地展开主动监督。就身份而言,监督体系不是自成一体、完全独立的,而是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张桂林

    全文[PDF 1666.0 KB] 2020.4(5);共有 615 人次浏览

  • 中国之治的深圳样本:一个纵向共演的理论框架

    [摘要]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纵向共演是解释中国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重要理论视角。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中央将深圳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期待深圳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互探、互嵌和互惠的基础上,中央通过经济放权、政治授权和社会赋权极大地增强了深圳的自主性,为深圳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而深圳则敏锐地识别并捕捉到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实现自身...

    作者:倪星  郑崇明  原超

    全文[PDF 1761.0 KB] 2020.4(5);共有 1513 人次浏览

  • 避责与剩余控制权:决策避责类型及治理研究

    [摘要]近些年,地方官员渐渐出现了与以往“晋升锦标赛”建功作为不同的避责行为。行政决策领域中地方官员的决策避责呈现出隐蔽决策议程、偷换决策主体、空转决策程序、转变决策形态、自设决策责任等不同类型。从剩余控制权理论视角看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激励机制与目标替代、考核控制与任务冲突、职责同构与层层加码三个维度的内在矛盾性基于下级政府的剩余控制权而不断加剧。控制剩余控制权是治...

    作者:许玉镇

    全文[PDF 1502.0 KB] 2020.4(5);共有 717 人次浏览

  • 制度背离:基于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关系的学理阐释

    [摘要]“制度背离”本质上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冲突的政治现象,具体指制度运行过程中发生与制度设定目标、制度基本功能、制度核心价值等相违背、相冲突、相偏离的现象。制度背离是一种“生活世界”普遍发生的政治现象。通过还原制度背离发生的现实环境和场景,并在制度结构系统中对其何以呈现、何以存在、何以发生等要素进行渐进分析,我们能够深入地厘清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外在形态...

    作者:仇赟  麻宝斌

    全文[PDF 1622.0 KB] 2020.4(5);共有 541 人次浏览

  • 政治监督常态化:反腐战略优化路径与对策

    [摘要]“政治监督”是中共中央在十九大之后提出和强调的重要政治概念,“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则是中共中央强化政治监督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反腐败的政治性、反腐机构的政治职能、中国反腐败的政治优势决定了反腐败战略升级转向政治监督的必然性。但政治监督常态化面临手段和方式方法陈旧、高素质人才缺乏、监督任务繁重、干部对政治监督顾虑和担忧较多等现实困难。推进政治监督常态化,需...

    作者:蒋来用

    全文[PDF 1340.0 KB] 2020.4(5);共有 758 人次浏览

  • 以党委重点任务为中心的纵向政府间治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省以下地方党委政府形成了一种以重点任务为载体的纵向治理机制。其中,上级党委是重点任务的发布者,地方党委则以这些重点任务为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在跨部门议事协调、资源整合等事务中的领导责任,解决政府常规工作机制难以应对的复杂问题。重点任务是不同于运动式治理的一种纵向治理机制。一方面,组织人事权为上级党委发布重点任务提供了制度化的稳定权威基础。基于组织人事权...

    作者:高翔  蔡尔津

    全文[PDF 1779.0 KB] 2020.4(5);共有 570 人次浏览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放管服”改革:动力机制、运作逻辑与未来展望

    [摘要]“放管服”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建设现代化政府整体性改革方案的创新与实践。论文围绕为何改、改得如何与如何改的思路系统考察“放管服”改革的动力机制、运作逻辑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放管服”改革深受包括作为顶层驱动力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内部驱动力的政府权力调整与政府职能科学转变、作为外部...

    作者:陈水生

    全文[PDF 1299.0 KB] 2020.4(5);共有 635 人次浏览

  • 治理主体行动逻辑的“四维分析框架”——兼论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行动逻辑演变及趋向

    [摘要]现有治理理论提出各种治理模式,但未解决一个基础问题——治理主体行动的逻辑,即行动的原因机制或来源。这是现有治理理论难以有效解释现实治理中主体行动,不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原因。统观多学科对于主体行动逻辑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两组对立的逻辑,即个体性逻辑与系统性逻辑,一般性逻辑与情境性逻辑。这四种逻辑各有合理性,又各有局限性。对此,吉登斯、布迪厄等做出了弥合相互...

    作者:李齐  李松玉

    全文[PDF 1684.0 KB] 2020.4(5);共有 765 人次浏览

  • 社会整合与“条块”整合: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的双重逻辑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被高度重视,被认为是强化党的执政合法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本文立足于社会整体与微观实践,以天津市两个党建工作模范社区为例,归纳出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存在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指导逻辑。其中,政治逻辑是主导逻辑,基本思路是通过强化对社区党员的属地管理,提升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进而提高党的基层社会整合能力。行政逻辑作...

    作者:赵聚军  王智睿            

    全文[PDF 1623.0 KB] 2020.4(5);共有 626 人次浏览

  • 一线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制调整与实践基础

    [摘要]治理体制与治理机制是塑造乡村治理结构的双重维度。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复杂时空条件限制了乡村治理体制扩张的治理效能,进而激活了一线治理的场景。一线治理是直面问题、回应群众的治理形态,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本位,并呈现为富有弹性的治理结构。沿着党群关系脉络,一线治理突破了村庄治理单元并深入乡村治理体制,奠定了治理机制调整的实践基础。根据体制位置的层级差异,一线治理...

    作者:杜鹏

    全文[PDF 1706.0 KB] 2020.4(5);共有 619 人次浏览

  • 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新中国70年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学...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既有对现当代政治学发展的追踪、回应与超越,更具有中国视野与中国基因的学术自觉和致用导向。2019年11月3~5日,由中国政治学会和郑州大学共同主办,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政治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暨“新中国70年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

    作者:余丽

    全文[PDF 750.0 KB] 2020.4(5);共有 466 人次浏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