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150期)目录
[摘要]中国的国家成长“早熟论”辨析——以关系叠加为视角 徐勇(2)历史政治学的功能分析 杨光斌、释启鹏(10)学科视野中的历史政治学:以历史社会学、政治史、比较政治学为参照 姚中秋(21)政治学中的民族议题 周平(32)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实现机制 郁建兴、任杰(45)“一体双权”:中国政治学的一个分析框架...
作者:本刊编辑部
-
中国的国家成长“早熟论”辨析——以关系叠加为视角
[摘要]“早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文明和国家成长的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时间早迟;二是与“早衰”相对应的过早成熟。后一层涵义在价值层面缺乏应当性和正当性。只有转换视角,从历史政治学的关系叠加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的国家成长。中国的国家成长是在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内生演化出来的。血缘关系与地域关系的叠加,使得中国的国家成长不是在旧的关系形态被“炸毁”的...
作者:徐勇
-
历史政治学的功能分析
[摘要]历史政治学的提出引发了中国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研究路径的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客观的分析主义特征,而且和其它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一样,还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特征。历史政治学首先回答了政治理论的知识来源问题,从而为建构中国自主性政治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基于政治学取向的政治史研究有助于避免因“文化转向”而导致的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这意味着历史政治学研究既...
作者:杨光斌 释启鹏
-
学科视野中的历史政治学:以历史社会学、政治史、比较政治学为参照
[摘要]历史政治学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研究政治学之全新范式,但当然不是从零开始,而有众多可资利用之知识资源,本文探讨其与历史政治学之关系。历史政治学与历史社会学均致力于带回历史、带回国家,并共享众多方法;但后者有西方中心论偏见,奉行价值无涉原则,止于理解或解释;历史政治学则破除西方中心论,公正对待中国等非西方国家、文明丰富的政治实践,且有明确价值追求,致力于从历史中探究...
作者:姚中秋
-
政治学中的民族议题
[摘要]突破中国民族话语中以“民族”概念专指少数民族的思维的限制就会发现,人类历史上的“民族”概念最早形成于欧洲,指的是具有国家形式的人群共同体。这样一种与国家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具体表现为国民的共同体,是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形成后便将形成过程中经历的人口国民化、国民整体化等蕴涵于自身,使其成为蕴涵一系列社会政治机制的人口组织形式,并为欧洲现代社会、现代...
作者:周平
-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实现机制
[摘要]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体的观念起源于古典时期,建立在义务本位的基础上。现代共同体是建立在美国早期新自由主义以及当代社群主义基础上的概念,当前全球“社区复兴运动”与之一脉相承。“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是一个整体,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人人享有既体现了与责任、义务相对应的权...
作者:郁建兴 任杰
-
“一体双权”:中国政治学的一个分析框架——与景跃进教授商榷和对话
[摘要]在《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分化与定位》一文中,景跃进教授将政治共同体确立为中国政治学的逻辑起点,揭示维系中国大一统的集权逻辑,搭建了一个国体、政体和政治共同体“三位一体”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景跃进教授提出的问题及所做出的分析极具启发性,但仍有进一步商榷和对话的空间。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现代性的国家共同体;现代性国家共同体既服从统一逻辑,又遵循共和逻辑。在...
作者:肖滨
-
“公共”的再发现:意志论与利益论政治代表观的整合
[摘要]在政治代表研究领域,意志论代表观与利益论代表观的分野存在已久,而一些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矛盾的尝试则力有未逮。部分学者转向寻求民事代表研究中处理这一经典冲突的成功经验,包括代表行为前的契约、代表行为中的重复博弈与代表行为后的司法审判这三种成熟的策略。但将这些方法引入政治代表行为研究时却面对着种种无法逾越的障碍。通过对比民事活动与政治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障碍的根...
作者:谭安奎 张旭斌
-
政治话语分析的基础理论阐释:理论前提、问题域与实践性诠释
[摘要]当前,政治话语问题不断显现,政治学研究应该高度关注政治话语分析。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向碎片化、复杂化、隐性化发展,不仅应该注重分析工具的选择与运用,而且应该认真思考政治话语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弄清它的思想渊源、核心对象、基本属性及其分析路径等基本维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观察,政治话语分析是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基础,兼顾社会语言学与实践语用学的两个支撑理论,三者...
作者:亓光
-
政策科学的演进逻辑与范式变迁
[摘要]政策科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跨学科研究的新兴学科,在世界各国和各领域因其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而蓬勃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政策科学势必面临各种新的挑战。文章以政策科学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政策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演进逻辑,提炼出政策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路径。同时,文章针对现阶段政策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民主性...
作者:郑石明
-
政党代表性危机与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的兴起
[摘要]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的兴起,是代表性危机的结果。从政党政治的角度,主流政党疏离社会、融入国家,由代表组织转变为统治机构,导致政治回应性的弱化。主流政党代表功能的萎缩,促使社会成员转向民粹主义的替代模式。为了控制政策议程,民粹主义政党仍然需要遵循选举政治的逻辑。民粹主义固然挑战了主流的民主模式,但它同样可以在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构政党体制,扩展政治代表的渠...
作者:高春芽
-
当政治遇上历史:比较历史分析方法(CHA)介绍
[摘要]当代西方比较政治研究由于过分迷信大样本计量统计和形式模型而忽视了许多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实质性重要问题。作为一种有着深厚学术传统的研究范式,比较历史分析是部分西方学者对这一方法论危机的重要回应。相对而言,比较历史分析的研究特别致力于为大规模社会结果提供有历史深度的社会科学因果解释。它们不仅关注宏大的历史问题,而且试图为这些问题提供因果性解释;不仅运用案例间的比较...
作者: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