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期刊目录>期刊列表

在线办公

更多>>期刊信息

    版权所有:《政治学研究》编辑部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单位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812

    Email:zzxyj@cass.org.cn

期刊列表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150期)目录

    [摘要]中国的国家成长“早熟论”辨析——以关系叠加为视角  徐勇(2)历史政治学的功能分析  杨光斌、释启鹏(10)学科视野中的历史政治学:以历史社会学、政治史、比较政治学为参照  姚中秋(21)政治学中的民族议题  周平(32)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实现机制  郁建兴、任杰(45)“一体双权”:中国政治学的一个分析框架...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全文[PDF 200.0 KB] 2020.1(5);共有 1453 人次浏览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2期(总第151期)目录

    [摘要]·政治学研究范式创新·专题制度、政策与效能:国家治理探源——兼论中国制度优势及效能转化  燕继荣(2)自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秩序及中国调适  荆学民、于淑婧(14)“变中求统”:大一统政治思想研究中的语境与逻辑问题  林毅(27)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国家责任与国家治理  杨嵘均(38)政治科学预测方法研究——以选举预测为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全文[PDF 236.0 KB] 2020.2(5);共有 899 人次浏览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152期)目录

    [摘要]·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专论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要义与理路  赵中源、黄罡(2)公众的政府满意向政府信任的转化分析  王浦劬、孙响(13)竞争还是共生?政策传播渠道关系演变研究——基于19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杨君、陈莹晶(26)“经营村庄”:项目进村背景下的乡镇政府行为研究 ...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全文[PDF 218.0 KB] 2020.3(5);共有 1251 人次浏览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4期(总第153期)目录

    [摘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原理探析  张桂林(2)中国之治的深圳样本:一个纵向共演的理论框架  倪星、郑崇明、原超(15)避责与剩余控制权:决策避责类型及治理研究  许玉镇(27)制度背离:基于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关系的学理阐释  仇赟、麻宝斌(38)政治监督常态化:反腐战略优化路径与对策  蒋来用(50)以党委重点任务...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全文[PDF 221.0 KB] 2020.4(5);共有 1194 人次浏览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5期(总第154期)目录

    [摘要]国家间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分析  李路曲(2)构建反支配的权力体系:关于权力反腐败理念的新阐释  彭斌(16)群众性与法治化:信访制度改革的张力及其反思  刘睿(27)中国协商政治的“民主性”辨析——一种协商民主理论建构的尝试  刘九勇(39)公司型政党在西方的兴起:原因、影响与走势  张建伟(52)国家认同的...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全文[PDF 0.0 KB] 2020.5(5);共有 825 人次浏览

  • 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6期(总第155期)目录

    [摘要]试论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基本内涵和实践路径  李慎明(2)当代世界民主治理的主体复合体系  佟德志(14)全球信任赤字治理的中国视角  吴志成、李佳轩(24)政治话语的西方霸权:生成与解构  陈曙光(37)听书从事:中国早期的书写系统与官僚制形成  海云志(46)中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构成与演化:基于语词...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全文[PDF 0.0 KB] 2020.6(5);共有 1210 人次浏览

  • 试论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基本内涵和实践路径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这十分重要和及时。前些年甚至到现在,理论界和社会上对民主本身内涵的理解出现了多样的认识及多样的认同。比如:一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二说“讲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不是说民主没有问题,没有局限性”即说“民主是个不坏的东西”;三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搞不好是个坏东西”。如果把民主放到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

    作者:李慎明

    全文[PDF 1411.0 KB] 2020.6(5);共有 664 人次浏览

  • 国家间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分析

    [摘要]国家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间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尤其是比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一直是现实政治的重大关切和比较政治研究的首要目标,也是人们长期争论的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回归比较政治学的本源,即以对政治现象的基本特质的深入思考来分析作为一个政治现象的国家的特质,以政治现象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为核心来认识国家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政治现象的基本特...

    作者:李路曲

    全文[PDF 1529.0 KB] 2020.5(5);共有 556 人次浏览

  •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原理探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大规模的反腐败努力和制度建设,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已经具有了基本完备的形态。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经历了“治标”和“治本”两个阶段。发展完善后的监督体系,在内部结构上具有融贯性,在功能形态上则属于积极能动的类型,即它不是消极地进行执纪执法,而是积极地展开主动监督。就身份而言,监督体系不是自成一体、完全独立的,而是属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张桂林

    全文[PDF 1666.0 KB] 2020.4(5);共有 615 人次浏览

  • 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要义与理路

    [摘要]建构符合中国政治学学科特色与政治实践发展需求的学术话语空间与方法论体系,已成为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界的共识与责任。其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在科学实证化的建构取向下,如何在科学理性知识呈现的普遍性与中国政治不可同化的发展脉络之间,维系一种“呈现”与“揭示”的差异共生关系,且在此共生关系的话语空间建构中不断产生既对知识呈现而言的新材料,又对诠释本土政治机理而言的新方法。因...

    作者:赵中源  黄罡

    全文[PDF 1380.0 KB] 2020.3(5);共有 551 人次浏览

  • 制度、政策与效能:国家治理探源——兼论中国制度优势及效能转化

    [摘要]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中国政治学提出了新议题:如何理解制度优势、制度供给与治理效能的关系、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讨论上述议题,需要探究国家治理效能的来源。在当今国际体系中,国家作为一个共同体,其运行状况和竞争实力取决于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发展水平,二是治理能力。这也就是说,发展和治理是国家的双重任务和追求。无论谋发展,还是求治理,国家运转需要有制...

    作者:燕继荣

    全文[PDF 1473.0 KB] 2020.2(5);共有 708 人次浏览

  • 中国的国家成长“早熟论”辨析——以关系叠加为视角

    [摘要]“早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文明和国家成长的定义。这一定义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时间早迟;二是与“早衰”相对应的过早成熟。后一层涵义在价值层面缺乏应当性和正当性。只有转换视角,从历史政治学的关系叠加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的国家成长。中国的国家成长是在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下内生演化出来的。血缘关系与地域关系的叠加,使得中国的国家成长不是在旧的关系形态被“炸毁”的...

    作者:徐勇

    全文[PDF 981.0 KB] 2020.1(5);共有 582 人次浏览

  • 历史政治学的功能分析

    [摘要]历史政治学的提出引发了中国政治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研究路径的历史政治学不但具有客观的分析主义特征,而且和其它政治理论的研究路径一样,还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特征。历史政治学首先回答了政治理论的知识来源问题,从而为建构中国自主性政治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基于政治学取向的政治史研究有助于避免因“文化转向”而导致的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这意味着历史政治学研究既...

    作者:杨光斌  释启鹏

    全文[PDF 1369.0 KB] 2020.1(5);共有 716 人次浏览

  • 公众的政府满意向政府信任的转化分析

    [摘要]政府满意是公众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政府信任则是公众确认政府公信力和政府合法性的心理体现。经验感知认为,政府只要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就能使得公众满意,而只要使得公众满意,自然可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巩固和发展政府治理绩效。但事实上,公众对于政府的满意和信任具有内在的结构性,而公众的政府满意转化为公众的政府信任,也受到多重变量的制约。本文基于对公众政府...

    作者:王浦劬  孙响

    全文[PDF 1229.0 KB] 2020.3(5);共有 646 人次浏览

  • 自媒体时代的政治传播秩序及中国调适

    [摘要]政治传播秩序系政治秩序与传播秩序有机耦合而成。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秩序变革呈现出新图景:“传-受”关系角色融合,信息流动立体对冲,“权势”格局去中心化,“节点”移位流程再造,线上线下双层互动,参与沟通机制转向,情感意见高度聚合,政治目标共生共享,文明契合价值转化,总体模式类型蜕变。应对自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秩序变革,中国应做出主动调适:确立政治传播秩序由“一元主体...

    作者:荆学民  于淑婧

    全文[PDF 1637.0 KB] 2020.2(5);共有 665 人次浏览

  • 当代世界民主治理的主体复合体系

    [摘要]当代国家治理越来越体现为民主治理。民主治理吸纳了包括国家主体在内的各种主体,包括公民、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企业等,这就构成了民主治理的多元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形成了民主治理的复合体系。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网络治理、系统治理、合作治理、协同治理等治理模式的出现都是基于国家治理主体复合的结构,使得现代民主治理越来越体现为主体复合的...

    作者:佟德志

    全文[PDF 1197.0 KB] 2020.6(5);共有 539 人次浏览

  • 中国之治的深圳样本:一个纵向共演的理论框架

    [摘要]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纵向共演是解释中国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重要理论视角。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中央将深圳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期待深圳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互探、互嵌和互惠的基础上,中央通过经济放权、政治授权和社会赋权极大地增强了深圳的自主性,为深圳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而深圳则敏锐地识别并捕捉到机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实现自身...

    作者:倪星  郑崇明  原超

    全文[PDF 1761.0 KB] 2020.4(5);共有 1513 人次浏览

  • 构建反支配的权力体系:关于权力反腐败理念的新阐释

    [摘要]在现实社会中,无论腐败行为还是反腐败行动,都是在既定的权力关系网络中实施的,都需要通过生产、激活或运用相应的权力才能实现。从权力的角度分析,那种导致腐败行为的权力与实施反腐败行动的权力具有本质差异,前者属于支配性的权力,后者属于反支配的权力。在这种意义上,腐败是由于某些行动者将其职权异化为自身控制的支配性权力以谋取私利而导致的,反腐败则是党和政府动员和整合各...

    作者:彭斌

    全文[PDF 1434.0 KB] 2020.5(5);共有 484 人次浏览

  • 学科视野中的历史政治学:以历史社会学、政治史、比较政治学为参照

    [摘要]历史政治学是中国学者提出的研究政治学之全新范式,但当然不是从零开始,而有众多可资利用之知识资源,本文探讨其与历史政治学之关系。历史政治学与历史社会学均致力于带回历史、带回国家,并共享众多方法;但后者有西方中心论偏见,奉行价值无涉原则,止于理解或解释;历史政治学则破除西方中心论,公正对待中国等非西方国家、文明丰富的政治实践,且有明确价值追求,致力于从历史中探究...

    作者:姚中秋

    全文[PDF 1415.0 KB] 2020.1(5);共有 513 人次浏览

  • 全球信任赤字治理的中国视角

    [摘要]信任是国际交往合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泛起,国家间信任赤字凸显,全球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全球信任赤字具体表现为全球信任积累不足、信任质量不高、信任发展不平衡以及信任关系不对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全球扩张、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不确定性、现有主权国家体系的不足、西方传统思维的固有缺陷、全球发展不...

    作者:吴志成  李佳轩

    全文[PDF 1841.0 KB] 2020.6(5);共有 508 人次浏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