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列表
-
中国政治学走向世界一流的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中国政治学学科又一次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在走向世界一流之始,学界应该围绕着学科建设目标、学科价值定位、学科文化建构、学科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交流以达至共识。在学科建设目标上,政治学的“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在价值上无分轻重,逻辑上先后有序、事实上相互蕴含;在学科价值定位上,现阶段中国政治学...
作者:张桂林
-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家户功能及中国经验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摘要]家户是中国社会的细胞,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国社会具有家户底色,家户的底色决定和影响着国家治理。具有家户底色的中国与个人主义的欧美很不相同,家户承担了很多本应由国家承担的社会功能。国家与家户在社会功能上有分工,也有合作。家户承担着最“私域部分”的社会功能,国家承担着最“公域部分”的社会功能,家户无法解决的社会功能就由国家承担。在国家不在场的情况下,家户的社会功能...
作者:邓大才
-
“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摘要]国家诞生于社会之中,源于不同的社会基础形成不同的国家治理结构。与西方国家基于“庄园制”的国家横向治理结构原型及其演化逻辑不同,中国的国家治理表现为纵横治理结构,这种结构原型来自于本源性的“家户制”,即“家”与“户”两个不同性质的单元合为一体,形成以“家”为基点的横向治理和以“户”为基点的纵向治理。同时,“家”与“户”之间既存在着合作,又面临着张力,共同塑造了...
作者:任路
-
“家国同构”底色下的家户产权治理与国家治理——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摘要]“家国同构”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底色与特性。国家治理的根基在家户,家户治理构成中国国家治理内生性演化的重要微观基础。在家户内部,产权具有支配性,是家户治理的核心,也是理解家户治理的关键。从“深度中国调查”来看,中国的家户产权兼具“刚性治理”和“弹性治理”的双重治理逻辑,这构成家户治理的重要微观机理,也提供了认识国家治理行为的一个解释视角。中国的国家治理应当高...
作者:黄振华
-
“稻田治理模式”:中国治水体系中的基层水利自治——基于“深度中国调查”的事实总结
[摘要]治水作为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在中国的国家产生和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国家治水体系是双层治理体系;一是政府主导的国家治水,主要是大江大河的治理;二是当事人的自我治理,主要是日常生产用水的治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稻作区,历史久远且范围广泛的稻作区治水事实却一直被忽略,甚至被既有的理论遮蔽。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发现,与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国家治水不同,稻作区...
作者:郝亚光
-
由家到国、家国共责:老有所养”的中国治理进程——基于大型农村实地调查的认识和启示
[摘要]“老有所养”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图景,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老有所养”与国家的成长、国家职能的变化和国家意志密切相关,由此形成不同国家的治理道路。在传统中国家国同构体系下,“老有所养”的功能主要由家户承担,并形成了以家族为单位的共担、分担、均担、共养机制,积累了丰富经验,构成了中国“老有所养”的厚实底色。当下中国,随着社会变迁,国家在“老有所养”的治理中担负...
作者:陈军亚
-
西方民粹主义的话语政治及其面临的批判
[摘要]建构“人民”,定位“人民”的敌人,进而确立“人民”对“其他人”的二元世界观,这是西方民粹主义话语政治的内在逻辑。这种话语政治凸显一种反抗性特质,有其特定的社会性与政治性根源,前者指向各种经济与社会需求的不能满足,后者涉及政治生活的冲突本质。民粹主义政治的孕育发展依赖其标志性的话语动员策略,即诉诸否定性话语动员、简单化政治和激情政治等手段。面对民粹主义的挑战,...
作者:林红
-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认同论析
[摘要]制度认同对于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基层协商民主基本功能的发挥,有助于降低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成本,有助于基层协商民主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但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认同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障碍,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形式异化、规范性,与法理性缺失等制度正义的困境,以及利益多元化、民众参与能力与资源的不足、社会公民文化的欠缺等所导致的价值认同所面临的挑战。基层协...
作者:许开轶 朱晨晨
-
社会情绪的结构性分布特征及其逻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GDELT的分析
[摘要]本研究试图整合情感社会学相关理论资源,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其相关算法,对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情绪体验的突出特征进行归纳,对阶层互动各场景中的情感氛围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从各阶层的总体性情绪体验指标来看,社会结构骨干阶层与中间阶层情绪体验的积极程度明显高于社会结构普通阶层。情感体验的阶层分布逻辑在于,社会结构普通阶层较之其他更多地暴露于多种类型的压力与风险中,而且...
作者:龚为纲 朱萌
-
试点与实验:社会实验法及其对试点机制的启示
[摘要]试点是中国政策创新与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机制。试点有助于在可控范国内降低政策创新和制度变迁的风险,但对试点效果的评估容易受到选择性偏差和霍桑效应的影响。社会实验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改善的可能性,它比自然实验设计和统计控制分析方法对观察数据的处理更能有效地减少各类偏误的影响。本文在讨论社会科学偏误类型和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社会实验法的分类、设计原则、实...
作者:刘军强 胡国鹏 李振
-
面向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形成真成果——“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政治学研究》 2...
作者:倪星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宗旨和灵魂——中国政治学会2018年会长(扩大)...
作者:韩旭